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,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,,其余的拍子叫眼。一板或一眼都是 1拍。在一般情况下,板位相当于今国际通行记谱法的强拍位置,眼位则相当于弱拍位置(只是位置相当,并不都意味着强弱规律的相当)。其种类有“一板一眼”、“一板三眼”、“有板无眼”、“无板无眼”等。
“一板一眼”的节拍形式称为“一眼板”(相当于2拍子),其板位在第1拍,眼位在第2拍;“一板三眼”的节拍形式,称为“三眼板”(相当于4拍子),其板位在第1拍,头眼在第2拍,中眼在第3拍,末眼在第4拍;“有板无眼”的节拍形式,称为“流水板”(相当于1拍子),每拍皆为板位,但不能理解为每拍都是强拍;“无板无眼”的节拍形式,称为“散板”,亦即自由节拍形式。
板有“实板”、“虚板”(“腰板”)的区别。打在乐音发出同一时刻的板称为实板;打在乐音未发出以前、或乐音发出后延续过程中的板称为虚板(腰板);打在自由节拍乐句音末的板称为底板。同样,眼也有“实眼”、“虚眼”(“腰眼”)的区别。
在传统的声乐曲中,还有以两个三眼板组成的节拍形式(相当于8拍子),称为“赠板”。
板眼的符号,在工尺谱中通常以“、”或“×”(板)、“○”(眼、中眼)、“●”(头眼、末眼)“—”或“└”(腰板、底板)、“△”(腰眼)等表示之。